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題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 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经界玩正,分田制禄,可坐 而定也。
    --《孟子》
    (1)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样的制度規范?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1912年10月,孙中山说:“鄙人对于社会主,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 讲时强调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
    --节选于《孙中山全集》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理解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实现途径。
        材料三 杜鲁门在1946年的“二十一点咨文”中,指出:“在人道的层面上,充分就业意味 着为准备工作、能够工作、愿意工作的工人提供一份好的和平时期的工作;在经济的层面上,充 分就北意味着充分的生产和卖出商品的机会;……在全的层面上,美国的充分就业意味着对 全球的经济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保障。”
    --Tracys Uebeihor《总统的倒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杜鲁门咨文的主要内容。杜鲁门关心“全球”视角的者眼点是什么?
    【考点】孔子和孟子,杜鲁门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