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  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3.8590%
    隋  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6.4290%
    材料二  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据史载,明清时期,在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了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永佃契中一般都有“其田租如不欠租,听其永远耕作”“自安之后,务要用力耕作,不得抛荒丘角,亦不得欠少租粒,听佃永远耕种,黄家(指业主)不得另召”等内容。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二中祁门县农作物种植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永佃制的主要内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佃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