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
    材料二  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