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日知录》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材料三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 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3)根据材料三、四,简要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启蒙运动,新思想的萌发,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