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京举行,公报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广大人们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了解,海内外现有纪念孔子的孔庙、文庙1300多座。)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   图片一和图片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孔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传播方式和历史地位。
    (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
    【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新文化运动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