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科举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美国的“新经济”,文化大革命,一五计划,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