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材料一: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人均GDP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材料二: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 1123美元。阿根廷则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仅有日本和韩国。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0000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材料三:比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第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第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尼系数普遍在0.5左右,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而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则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在利用外资方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高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第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普遍较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解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内涵,并运用哲学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看待“中等收入陷阱”。
    (2)试从经济和文化角度提出我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应采取的措施。
    (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如何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考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