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材料一、自古以来死于疟疾的人口超过并且是远远的超过死于战争的人口,为征服疟疾,各国科学家都在做艰苦的努力。屠呦呦在攻克疟疾的研究过程中,系统收集了我国历代的各种医书典籍、地方药志以及老中医的医学经验,汇集了2000多种方药,筛选出了200多种供进一步选择,正是因为这样的不懈努力,她最终成功用乙醚提取出了青蒿素。仅在非洲,青蒿素每年就拯救了10万人的生命。
    把诺贝尔奖颁发给屠呦呦,嘉奖的是什么呢?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是获奖者屠呦呦的意见: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由此获奖是中医中药的荣誉。第二种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意见:我们并没有把奖颁发给传统中医药学,我们是把奖颁发给了一个被中医药学激发灵感的人并且用灵感创造出了一种新药,能够被全世界广泛使用。
    (1)对于屠呦呦获奖原因的两种意见,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如今,中国制造业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蜚声海外。但近年来,中国人争相到海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牙膏、洗发水……让“中国制造”颜面尽失。“中国制造”之所以蒙羞,除了制造企业习惯于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外,教育资源的错配、人才观的偏颇以及知识与劳动价值分配的杠杆导向,更加剧了工匠精神的沦陷。
    痛定思痛,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使中国制造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从企业层面讲,需要做精、做细,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靠日复一日的重复来培养“熟能生巧”的手艺人,其终极目标还在于对创新的追求,实现中国制造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从国家层面讲,需要通盘考虑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完善荣誉体系的奖赏激励,以及厚植文化土壤。尤其要加大对职业学院的投入,大幅提高技术工种的劳动收入,让职业教育成为民众普遍认为有尊严、有前途、有实惠、有幸福感的教育形式和出路。
    (2)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各选一点,分析如何“涵养中国制造”。
    (3)其实,在我国,“工匠精神”一直都没有失传,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浮躁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工匠精神”。请你撰写两句口号,呼吁这种精神的复归。
    【考点】工匠精神,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