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会龙庄——“西南第一庄”

    尹业光 蒋焰

       ①在重庆南部的四面山深处,有一座神秘的庞大庄园。它占地约2.05平方米,巍巍三重堂由中轴线贯穿,以复式四合院布局,整体气势磅礴,华贵典雅,与千里之外的紫禁城格局极其相似。

       ②会龙庄是一个由328根石柱擎起的石木结构建筑群,据传在巅峰时期共有16个院落、27个天井,满园亭台楼阁全是雕梁画柱、绘彩描金,因此享有“西南第一庄”的美誉。

       ③会龙庄建筑规模庞大,建筑繁多,却丝毫不乱,秩序森然,并且还配有非常完备的防御体系。庄园外曾设有3道围墙,每道间隔10~30米,内两道为土墙,最外一道是酷似长城的石头墙,高4米多,墙顶筑有巡逻用的步道,每隔一段,还分设有小型堡垒,进行重点防御。过去,这座“小长城”绵延数千米,不过遗憾的是,几十年前因四面山水库大修,急缺石料,城墙被拆除了大半,后来,一些村民修房、修路,也来此“就地取材”,致使城墙被毁坏殆尽,仅有零星地基残存。

       ④外有城墙,内部则有碉楼。全土木结构的碉楼位于庄园东北角,至今保存完好,名为绿堃亭,外形如塔,共  (1)  层,高  (2)  米,墙体厚度达半米以上,并且在每层的四面墙体上,设有不规则的漏斗状枪眼和遮蔽式小窗,能上下左右封锁周边要道。在碉楼一楼的大门后,还有一间密室,用于扼守碉楼大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拥有如此强大防御体系的会龙庄,俨然是固若金汤的坚城。

       ⑤除了城墙与碉楼之外,许多细节设计也同样体现了注重防御的观念。于中堂天井往左而行,穿过几重院落,就来到了庄园中的女眷居所——绣楼。登上木楼梯,会发现二楼全部采用木墙、木地板格局,但鲜为人知的是,绣楼的墙壁中有一道非常隐秘的夹墙,其宽近一米,且连通了整座绣楼的所有房间。平时,夹墙用来储藏贵重之物,关键时刻,它就成了抵御土匪抢夺的有效设施——如果土匪强行进入,女眷和老人、小孩可进入夹墙躲避,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它暗中转移到其他房屋,甚至逃出院外。

       ⑥这样的暗藏式设计还有很多,比如在碉楼附近的会客厅——会龙轩中,“会龙轩”三字匾额背后,也有一条暗道,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猫着腰穿行于房梁附近,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这座厅堂。在庄园南侧的“鸳鸯池”中,有一座圆形石拱桥,桥肩以巨石砌成台阶,形成隐蔽的中空结构,桥面的正中有一块活动的石板,撬开石板,就可钻进去。靠近水面的位置有4个隐蔽小孔,既是气孔,又能汲水,紧急时刻藏身于此,绝对是土匪意想不到的“安全区”。这座“鸳鸯池”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从会龙庄建成的那一天直到现在,不管干旱还是洪涝,水池始终不枯不溢,令人惊奇。事实上,无论多大的降雨,庄园内的所有天井都不会有积水,其优秀的排水系统,堪称典范。

       ⑦登上碉楼顶层,从碉楼上俯瞰会龙庄全景,可见全庄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的结构修建,这种格局乃是仿照紫禁城而来,这样一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华贵典雅而又不失森严气质的建筑群,不同于普通的民宅宗祠,也不同于西南地区常见的豪门巨宅,隐隐有紫禁城的“皇家气势”,因此有人称它为“深山里的紫禁城”。

    (2016年4期《环球人文地理》)

    (1) 素有“西南第一庄”之美誉的会龙庄有什么特点?请引用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会龙庄的防御体系?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绣楼的墙壁中有一道非常隐秘的夹墙,其宽一米,且连通了整座绣楼的所有房间。

    (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选文③~⑥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考点】说明文文本内容与结构,说明文写作顺序,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的语言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