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长河渐落晓星沉

    蔡欣

    ①科学家通过卫星观察地球,发现世界上好几个国家受到严重“光污染”,以致夜间完全看不见银河系。新加坡赫然名列其中。

    ②光污染,指密集的灯光造成之“污染”。除了新加坡外,报载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受此污染影响。北美与西欧大部分地区皆不能幸免。问题是其他国家幅员辽阔,故影响不明显。以纽约、巴黎等大都会而言,即便入夜后一样无法仰望银河,但它们有的是腹地,只要远离市中心,便可在郊外“卧看牵牛织女星”。新加坡则不然,作为高度发展的迷你城市国家,就算你有齐天大圣的本领,也翻不出“光污染”的掌心。

    ③幸而科学家并没有具体说明这种污染对人类有多大危害,只曰某种蓝色灯光有害。已知最大的“害处”不过是:看不到银河系。

    ④还好。看不到银河系也就算了,(看不到银河系,日子还不是照过?)虽然细细一想,未免若有所失。

    ⑤记得童年时候,夜空是会出现银河系的——虽然那么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其时新加坡还未大兴土木,住在甘榜,四野根本没什么灯光。最初甚至无电力供应,家里照明,用的是汽灯、煤油灯或蜡烛。最有“情调”的是蜡烛。风雨之夜一盏烛光晃动不定,将摇摇曳曳的影子打在木板墙上,外头一棵棵长发披肩的椰子树随风狂舞,诡异气氛要说多聊斋,便有多聊斋。

    ⑥那年代,晴朗的晚上,在庭院里抬头一望,便可看见满天密密麻麻的星斗。银河系当然无须说。但小时不甚了了,只记得长辈对闪闪烁烁的星星指指点点,说,天河两边最亮的两颗星——那不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⑦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银河系和牛郎织女星,一夜间忽然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密密的高楼和密密的都市灯光。夜间仰望,能看见楼宇间一小块天空已属万幸,更别说“高不可攀”的银河。

    ⑧为了“看银河”,人类世界走回“甘榜老路”?未免太“反文明”。或者,努力挽救最后一小块蓝天吧。

    ⑨童年甘榜的“天象”早已远去。幸运的是,老来偶尔还能在另一块土地上清楚见到银河——那是在新西兰南岛。

    ⑩居住在小镇奥马鲁,晴朗的夜空,一般皆可“观星”,景象虽没有著名“观星圣地”蒂卡波湖那么迷人,但入夜时分,只要站在自家庭院前,抬望眼,呵满天闪闪亮晶晶……

    ⑪“银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不知怎么,忽然想起李义山《嫦娥》诗中这两句。东坡居士“银汉无声转玉盘”也好,秦少游“银汉迢迢暗度”也好,都只写静态银河,不若李义山“渐落”二字,带给我们“动画”的美感。“看”吧:是整带银河(直径十万光年的银河!)在渐渐落下,落下……千余年前,晚唐那位“象征派大诗人”竟能描绘出地球自转“间接呈献”的美景:如此大气,如此壮观,如此瑰丽。

    ⑫幸好诗人生当唐朝。又幸好其时长安没有光污染,否则诗人怕连“长河”也看不到,又焉能营造此动感意象,而我们又焉能读到如此优美的七言绝句?

    ⑬银河系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还有李义山的诗歌——不是么?

    (1) 下面句中加点的修饰语有什么作用?

    新加坡赫然名列其中。

                                                                           

    (2) 文章第⑦段和下面一段话在内容、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内容:                                                                

    情感:                                                                 

    (3) 仔细阅读第⑪段,文中引用古诗有哪些作用?
    【考点】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散文的内容和主题,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