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环球时报》:“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材料三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年: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 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十年“文革”对经济的破坏,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