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走向会合的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