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材料二 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4)结合材料三概括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