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从23.3%提高到了26.6%。(注:当时印度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为24%)

    ——(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二 (18世纪的清朝)不仅西南以及东北得到大开发,中部也得到进一步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在18、19世纪,中国东部由于居于东亚贸易圈的内核,所以日本的铜,美洲的银,东南亚的粮食、木材、锡、香料、药材,印度的棉花、染料,俄国、美国的皮毛,都流向中国东部来了。珠江三角洲人民用印度输入的棉花纺织出来的棉布,大部分出口到英国。 ——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材料三 到1979年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入世界市场,在其中扬长避短,获得利益……麦迪森运用PPP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的GDP在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5%上升到11%,因此,早在1995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仅次于欧洲和美国。  ——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经济在1700~1820年间发展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考点】手工业成就,古代商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