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一)(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 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 ,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 《摘编自雍正本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9分)

    (二)(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保障社会统治的实施和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人工机器。霍布斯提出“自然状态”学说,他把自然状态解说为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运用,势必使得自然状态成为一种“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的状态,这极其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霍布斯又提出,统治者(“元首”)不属于订契约的一方,因此其行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享有绝对权力,臣民对之则要绝对服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

        ——摘编自霍布斯的《利维坦》的第二部分《论国家》

      材料二: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与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办法,是同其它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168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霍布斯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7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洛克对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学说有何修正和发展。为防止人民不“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洛克又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8分)

    (三)(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关于中国出兵抗美援朝问题表明了苏联政府的态度。他在电报中说:“当然,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联合主持召开的  关于美国在朝鲜应采取什么政策问题的听征会上指出:“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

    ——摘编自齐德学《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二 : “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性的打。”“我们今天不是孤立的,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和联合国都晓得,它要发动战争,那就意味着这是世界大战。”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敢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原因。(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影响。(7分)

    (四)(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少数民族政权),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摘自[唐]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二: (隋炀帝)修运河、建东都是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和东盛西衰的趋势;西巡东征、巡游江南很大程度上是在实施发展统一国家的战略,在国土开发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等等。我认为: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都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贞观时代远不及大业年间的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帝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

                                             —摘编自胡戟教授《隋炀帝新传》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关于隋炀帝评价的不同观点。(6分)

    (2)以隋炀帝的评价为例,说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9分)

    【考点】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启蒙运动的扩展,“冷战”格局阴影下的国际关系,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