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兴则国兴。

    材料一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

    材料二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概括其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三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考点】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