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
    材料二 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今莫洛等……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
    材料三 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