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半马意外为何那么多?

    第二届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名半马运动员在最后冲刺的地方突然倒地,心跳呼吸骤停,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运动员才慢慢清醒,恢复意识。

    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中选手心肺呼吸骤停事件,发生在半马比赛中的比例高于全马比赛。

    我们有必要反思,为什么难度看上去相对更小的半马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概率却更高?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经验者参加半马多于全马。在长跑运动大热的今天,说全民跑步似乎也不为过,跑步的人越来越多,自然想跑马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多数普通跑者而言,对长达42公里的全马至少还心存那么一点敬畏。而半马就不一样了,很多普通跑者觉得自己虽然跑量不大,但半马也就21公里,拼一把似乎也能够得着。既然跑者都有一颗跑马的心,那么就从半马开始尝试。

    对于平时跑量不足的跑者,初次参加半马,由于经验不足以致整个身体在比赛后半程都面临很大压力,自然更容易发生意外和事故,而报名全马的跑者中,很多都是“老司机”,或者说全马参赛者在心理上会更加重视,准备上会更加充分。

    其次,热闹的比赛让许多人参赛时失去理智。当几万人拥挤在赛道等待比赛发枪时,那种激动人心的场景会让人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状态奇好,在发枪后,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能力,随着人流拼命往前跑,加之沿途热情的观众不断加油鼓励,更使得参赛选手容易失去理智。有些选手根本不做比赛准备,不考虑自己的体能分配策略,随意乱跑。这样在比赛中,就拼命跟着别人跑,而不是按着自己的节奏,结果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再者,临近终点冲刺和冲刺后突然停下脚步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你在比赛中一直保持平稳的速度,那么心肺是以非常稳定的节奏工作,风险其实很小。危险就发生在突然提速的时候,这时心跳呼吸被迫迅速加快,本身长时间跑步,心脏就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突然的刺激使得心脏更加不堪负荷,这时患有隐匿性心脏疾病的人,心脏疾患就容易爆发出来,如发生室颤。

    此外,很多选手缺乏运动常识,在冲过终点后不是逐步降低速度,走几步或慢跑一下才停下来,而是突然停下脚步,庆祝胜利。这时由于突然终止运动,肌肉的收缩骤然停止,使大量血液因为肌肉挤压作用消失,聚积在下肢,造成循环血量明显减少,使得心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晕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力性休克”,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长跑有利于心脏健康,但过量跑步和没有基础就跑马对心脏是有损害的。大量研究结果无一例外的表明长期运动极大有利于心肌保护,运动增强心脏功能是确切无疑的。但是,突然发生的大量体力消耗(如马拉松)会增加所有人突发心脏猝死的短期性风险,而那些规律运动的人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比不运动人要低很多。

    我们推崇把跑步作为保持健康的手段和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不提倡把跑马作为跑步的唯一目标;盲目追马,一年参加多场马拉松赛,甚至一个月参加多场马拉松赛事对身体是具有一定伤害性的!

    【注】①完整的马拉松(简称“全马”),赛程通常是42.195公里。“半马”就是半程马拉松的意思,赛程是“全马”的一半,约为21公里。

    (根据互联网资料改编)


    【考点】说明文文本内容与结构,说明文的语言,语言表达与运用(其他),个性化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