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1)舒王性酷嗜书,虽寝食间手不释卷,昼或宴居默坐,研究经旨。知常州,对客语,未尝有笑容。一日,大会(2)宾佐,(3)倡优在庭,公忽大笑,人颇怪之,乃共呼优人厚遗之,曰:"汝之艺能使太守开颜,真可赏也。"有一人窃疑公笑不由此,因乘间启公,公曰:"(4)畴日席上,偶思咸、恒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觉发笑。”

    王荆公作《字说》时,用意良苦,置石莲百许枚与几案,咀嚼以运其思。遇尽未及益,即齿其指,至流血不觉。

    注释:(1)舒王:王安石,曾被封为舒国公。下文的王荆公亦是。(2)宾佐:宾客。(3)倡优: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4)畴日:昔日。




    【考点】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断句,文言文内容理解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