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佳节尚元巳(sì)

    韩养民

        ①我国古代以干支纪时,把阴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节”,或称为“元巳”、“三巳”。这是一个传承三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其发展变迁及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②上巳节萌芽于商周时代春季举行的祓(fú)除(古代一种除凶去垢的原始宗教仪式)的巫教活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记载,商代仲春之月,民间有水上清洗“疗生疾”之俗。西周传承并升华了这一习俗,设女巫,每逢此时,女巫去河边举行消灾除灾的仪式,人们到河边用浸泡了草香的水沐浴,洗去积秽,祓除疾病和不祥。史称这种仪式为“禊(xì)”或“祓禊”或“祓除”,这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成果之一。始于周公的制礼作乐是一场由原始宗教礼仪到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奠定了上巳节的基本模式。

        ③西汉建立之初,人们就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每当“上巳”之日,京城长安万民空巷。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城东灞水或浐水之滨,祓除不祥。那时连皇帝也不例外。进入东汉,“上巳”节的内容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人们来到洛阳的洛水边,已不仅仅是举行沐浴祓禊的仪式。而是把它当成郊游的大好时光。《后汉书·周举传》载:大将军粱商在“三月上巳日,大会宾客。宴于洛水”。大将军梁商在这一天引吭高歌于洛水之滨(《后汉书·礼仪志》注),在这里看不到上古女巫的礼仪,而是增添了欢乐气氛。

        ④三国魏以降,“上巳”已不再拘泥于“上巳”日,而是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且增添了临水宴饮的风俗。这时,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邀请至亲好友于环曲的水流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随波泛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喝掉杯中的酒。称之为“曲水流觞(shāng)”。东晋著名书法泰斗王羲之,曾于这天和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相聚赋诗,流觞饮酒,咏诗咏怀。《兰亭集序》即反映了他们当时流杯的欢乐情景。而唐宋诗人积极传承了这种风流。每年三月三就拨动了诗人的心弦。翻开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关“上巳”、“ 三月三日”的歌咏记叙,俯拾皆是。古代“祓禊”的礼仪,这时已变成文人雅士宴饮游玩之日,成为古代最早的文化“沙龙”。

        ⑤近年有学者提出上巳节到唐代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总称“清明”。对这一论点,笔者不敢苟同。上巳节、寒食、清明是三个传统节日,尽管时间大约都在阳春三月初,且有相近的祭祀内容,但具体日期不尽相同,上巳节时而在清明节前,时而在后,有时相距十多天,不可能合而为一。其次,唐代这三个节日的活动内容各异,寒食节、清明节的核心主题是扫墓,开元二十年(732)五月,唐玄宗下诏将寒食上墓,列入五礼。此外,寒食节还有禁火、赐火之风,清明又有郊游、踏青之俗。唐代上巳节大兴郊游宴之风,朝廷多次在风景秀丽之处举行上巳节游宴。

        ⑥初唐时,皇帝常在渭水之滨、浐水之侧、昆明池、芙蓉园等地举行此类活动。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在曲江园林举行的上巳节游宴,是唐代近三百年里景况空前而绝后的游宴活动。开元之前朝廷举行的上巳节游宴,只限于少数皇帝和近臣参加。天宝年间,唐玄宗上巳节在曲江游宴,为显示盛世君臣、官民同乐,不仅允许所有皇亲国戚和各级文武官员参加,而且允许他们带妻妾、公子、小姐乃至歌妓们前来;还特许京城中的和尚、道士及庶民百姓来曲江游赏。官绅们到来之时,又必然随带御马、策车的男仆和陪侍夫人、小姐的丫环仆妇等。这一天,曲江一带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王维的《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就是例证。

        ⑦明清时代,北京的上巳节又增加了庙会、游东便门的蟠桃宫之俗。

        选文有删改

    【考点】说明文文本内容与结构,说明文写作顺序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