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成大事当养静气

       ①“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

       ②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也是诗人经历之后,觉悟透彻的心态反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阔雄浑的意境莫不是诗人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________________“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雅的情致莫不是禅者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静寂空灵?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被千百年来的读者欣赏,也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③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以静待动,是以内在的自信与从容,来智慧地应外界的纷杂变化。这种自信与从容来自对客观规律的掌控,是一种“我自岿然不动”的恬淡境界。静之大美,缓若春风拂面,轻松怡然,又如空谷幽兰,轻灵恬淡,又像天人共语,化冥顽而向圆通。

       ④静的心态来自超凡脱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自己的追求超越了权利情色、世故圆滑,复归生命的本原,青涩就会消褪,迷茫才能渐远。静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

       ⑤静的状态来自厚积薄发。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出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知识、能力、修养等的积累过程,是达到质的变化之前、量的静静增加,显示出内敛精神,包含着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躬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

       ⑥静行为来自内在修为达到一定的境界。诸葛亮在《诫子书》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翁同龢在一副对联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⑦静,如此之美,如此难得。

    (2016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04版,作者:刘绪斌,有删改)

    【考点】议论文的内容与结构,重要概念和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