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采红菱

       ①六十年前的家乡因盛产红菱和荸荠而名之“荸荠村”。这是一个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名字,裹挟着成熟,流淌着汗水,更是荸荠村人勤劳质朴的标志。

       ②进入农历六月,家乡的红菱成熟了。葱葱蓊蓊的郁家浜两岸菱田,在骄阳下闪泛出紫色的光线,三三两两的农人背上竹篓开始了繁忙的采摘。

       ③提到采红菱,人们大约会想到梁元帝在《采莲赋》中所写的“妖童媛女”的风流,或者眼前出现“扬州八怪”之一金农《采菱图》所勾画的悠远欢快场景:静静的湖面,朦朦的远山,采菱女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划着船儿,唱着山歌,在一丛丛菱叶间穿梭往来。

       ④荸荠村人采摘红菱没有梁元帝《采莲赋》、金农《采菱图》所描绘的那样轻快悠然,相同的只是采菱人十有八九也是女子,男人则承担运销的重任。采菱大多在午后进行,以便尽量缩短采摘与出售之间的时间,保证红菱的新鲜。肩背竹篓的采菱女裤管挽至膝盖以上,低首弯腰,背负青天,伸出双手,轻轻翻开圆盘似的菱盖,摘下一枚又一枚鲜艳欲滴的嫩红菱。荸荠村出道的红菱色彩红艳、个大壳薄,长着两只尖而短的直角,肉质洁白甜脆,比起今日市售的四角红菱,更胜一筹。

       ⑤采菱可算是精细农活,需要耐心和力量。竹篓渐渐满了,重达四五十斤,沉甸甸地压在肩头,令采菱人步履维艰。只见采菱人拔出深深陷入淤泥的双脚,小心翼翼地移步,唯恐折断茎叶,碰伤花蕾和幼菱。此刻正值暑热难熬,或远或近传来一声声知了的嘶鸣。采菱人抬起头,伸一伸酸痛麻木的腰肢,撩起散落的被汗水沾住的长发,旋即又弯下腰。想到一田丰收的果实,采菱人心中自然流淌一泓清凉的甘霖。采菱田间,最恼人的是常常有蚂蝗叮人。因而采菱人腰间都会系挂一只盛盐的小瓶,一旦蚂蝗叮咬小腿,采菱人立即将其捏住,放入瓶中用盐腌渍至死。

       ⑥采菱季节的荸荠村是多姿多彩的。蓝天白云下的菱田是一幅写意水彩画卷。挤挤挨挨的菱叶在夏日的阳光下闪耀着紫红的光亮,沿田埂边栽种的鹅黄色茨菇亭亭玉立宛如少女,田间一行行碧绿纤细的荸荠苗,在夏风中婀娜摇曳,白色的水鸟翩然起飞,带走悠思无限。田埂上,随母亲而至的幼童时而相互追逐嬉戏,时而捕捉蜻蜓寻蚂蚱。远处,老黄牛牵引一架水车,送来了“轱碌,轱碌”的转运声,犹似节奏分明的催眠曲。绿树荫下,田地为床、蓝天作被,玩累的孩子卧于田埂,伴着鸟鸣声进入甜美的梦乡。

       ⑦太阳下山,余辉绯红。田边,两个箩筐盛满了惹人怜爱的红菱。卖菱归来的男人手持扁担出现在田头,吆喝着挑起箩筐走向村口,身后紧跟的是负着熟睡孩子的采菱女。不一会儿,村前宅后的水桥头,男人们将红菱连筐浸入河水保鲜,筐面还盖上一层翠生生的老鸦藤草。回望宁静的村落中,归家的采菱女人已升起缕缕炊烟。

       ⑧晚风里,草丛中,编织娘低吟浅唱,深情地演唱着荸荠村的夏日之歌。

    【考点】散文的内容和主题,重要段落、情节的意义和作用,散文语言赏析,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名篇名句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