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探究铜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
    \(\rm{①}\)在周期表中,\(\rm{Cu}\)、\(\rm{Al}\)位置接近。\(\rm{Cu}\)不如\(\rm{Al}\)活泼,\(\rm{Al(OH)_{3}}\)既能体现碱性也能在一定条件下体现酸的性质,该性质称为\(\rm{Al(OH)_{3}}\)的两性,\(\rm{Cu(OH)_{2}}\)也具有两性吗?
    \(\rm{②}\)通常情况下,\(\rm{+2}\)价\(\rm{Fe}\)的稳定性小于\(\rm{+3}\)价\(\rm{Fe}\),\(\rm{+1}\)价\(\rm{Cu}\)的稳定性也小于\(\rm{+2}\)价\(\rm{Cu}\)吗?
    \(\rm{③CuO}\)能被\(\rm{H_{2}}\)、\(\rm{CO}\)等还原,也能被\(\rm{NH_{3}}\)还原吗?
    【实验方案】
    \(\rm{(1)}\)解决问题\(\rm{①}\)需用到的药品有\(\rm{CuSO_{4}}\)溶液、 ______ 、 ______ ,同时进行相关实验。
    \(\rm{(2)}\)解决问题\(\rm{②}\)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rm{98g}\) \(\rm{Cu(OH)_{2}}\)固体,加热至\(\rm{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rm{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rm{A.}\)冷却后称量,\(\rm{A}\)的质量为\(\rm{72g}\),\(\rm{A}\)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向\(\rm{A}\)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写出\(\rm{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为解决问题\(\rm{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rm{(}\)夹持装置未画出\(\rm{)}\):

    实验中观察到\(\rm{CuO}\)变为红色物质。查资料可知,反应产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实验结论】
    \(\rm{(1)Cu(OH)_{2}}\)具有两性。
    证明\(\rm{Cu(OH)_{2}}\)具有酸性的化学反应是\(\rm{Cu(OH)_{2}+2NaOH=Na_{2}[Cu(OH)_{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m{Cu(OH)_{2}+2OH^{-}=[Cu(OH)_{4}]^{2-}.}\)请将下表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rm{①}\)分别取两份\(\rm{CuSO_{4}}\)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适量\(\rm{NaOH}\)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出现蓝色沉淀 \(\rm{Cu^{2+}+2OH^{-}=Cu(OH)_{2}↓}\)
    \(\rm{②}\)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 ______
    ______
    \(\rm{Cu(OH)_{2}}\)具有碱性
    \(\rm{③}\)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______
    ______
    \(\rm{Cu(OH)_{2}}\)具有酸性
    总结:\(\rm{Cu(OH)_{2}}\)具有两性。
    \(\rm{(2)}\)根据实验方案\(\rm{(2)}\),得出的\(\rm{+1}\)价\(\rm{Cu}\)和\(\rm{+2}\)价\(\rm{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
    高温时 ______ 更稳定;在酸性溶液中 ______ 更稳定。\(\rm{(}\)填“\(\rm{+1}\)价\(\rm{Cu}\)”或“\(\rm{+2}\)价\(\rm{Cu}\)”\(\rm{)}\)
    \(\rm{(3)CuO}\)能被\(\rm{NH_{3}}\)还原。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rm{NH_{3}}\)与\(\rm{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rm{Cu}\),也有同学认为\(\rm{NH_{3}}\)与\(\rm{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rm{Cu}\)和\(\rm{A}\)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rm{NH_{3}}\)与\(\rm{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rm{A}\)?\(\rm{(}\)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rm{)}\) ______ 。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