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一一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因为企图不同,这两种不同的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我们都是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事情,我们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经验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在强调哪一方面的问题而已。小说主要是运用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这与理性的科学或哲学相反。
        有关想象文学的事实,带引出我们要建议的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我们讨论过很多主动的阅读方法,这适用于任何一本书,但在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中,适用的方法却不大相同。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在阅读诗与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如果容许的话,我们可以说那是有点被动的活动,或者,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那是带着活力的热情。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 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因为目标完全不同,这两种作品的写法必然不同。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文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就像注重逻辑的作者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一样。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在字里行间不能有其他的含意,任何相关与可 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才行。相反,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意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 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譬如,你根本就无法在一首抒情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任何他想要“说明”的东西,然而整首诗来看,所有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完全超越主旨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小说在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1)不属于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与戏剧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有时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B.在诗与戏剧的写作中,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每个人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
    C.虽然在诗中找不到任何他想要“说明”的东西,但整首诗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陈述了某种超越主旨的东西。
    D.我们可以从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所以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地阅读想象文学。
    (2)关于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差异,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这两种文体的写作目标不同,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读者只能在这次阅读中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B.这两种作品的阅读对心智的诉求不同,阅读小说只需要运用想象力,由感官与想象来获得体验,而阅读科学或哲学全靠判断与推论。
    C.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葆有一种“主动的阅读方法”,阅读想象文学更需要一种“带着活力的热情”,读者要打开心灵,接纳它。
    D.想象文学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
    (3)根据原文,针对“想象文学”的阅读提出两条建议。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