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少年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耐心地哄劝着。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
        ③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
        ④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⑤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去伤害了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⑥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A】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们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⑦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
    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
        ⑧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B】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⑨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品牌不穿,省城到家只需三个小时的车程,他也是每次必坐高价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⑩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说:“你落伍了,现在独身的那么多,我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
        ⑪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
        ⑫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⑬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
        ⑭“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
        ⑮“没啥,就是想静一静。”
        ⑯“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水漂。”
        ⑰“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父亲说。
        ⑱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
        ⑲异国4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何时,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列车回家。
        ⑳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1)文章结尾段说:“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简要概括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他的三件事。
    (2)下列对文章第①段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为下文写遇到那对父子并勾起自己的回忆做铺垫。
    B.与下文写他懂事后,像父亲一样精打细算,“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列车回家”一句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C.开篇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D.与复读时每次回家必坐高价动车形成对比,写出了他的成长和对父亲的理解。
    (3)请赏析【A】【B】两句。
    【A】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请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B】父亲的脚步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的“他”和链接材料中的“我”有何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节选自朱自清《背影》,选材主要描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
    (5)青春期的你,应该也有过类似的“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的经历,读完此文后,你想对他(或她)说些什么。(50字左右)
    【考点】小说三要素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