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进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 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 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也,为《进说》与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皆所谓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观游止 处: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 常: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 寤:觉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进退之皆有法度 皆出于此乎
    B.古者井天下之地授之氓 拔剑撞破之
    C.士未命也 苟以天下
    D.二君固常自任 吾两人在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举的原因,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即便没有为官,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作者指出,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些看法,观点明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
    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②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