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六合县儒学
    王阳明
        六合之学,敝久矣。师生以苟岁月,有司者若无睹也,故废日甚。正德甲戌(1514年),县尹安福万廷珵氏既和辑其民,始议拓而新之。 维时教谕长兴徐丙来氏就圮舍,日夜砥新厥士
        尹因谓曰:“子为我造士而讲肆无所,斯吾责,何敢不力!顾兵荒之余,民不可重困,吾姑日积月累而徐图焉,可乎?”民闻,相谓曰:“学谕方急训吾子弟,无宁居;尹不忍困吾民,而躬苦节省,吾侪独坐视,非人也。”于是耆民李景荣首出百金倡,从而应者相继,不终日聚金五百,以告尹。尹喜曰:“吾民尚义若此,吾事不难办矣!然吾职务繁剧,孰可使以吾事者乎?”学谕曰:“尹为吾师生甚劳苦,父老奋义捐金,既费其财,又尽其力。 而与一二僚,请无妨教事以敦。”民闻,相谓曰:“尹不忍困吾民,学谕方急训吾子弟,又不忍吾劳,而身之,吾侪独坐视,非人也。”于是耆民王彰、陈模首请任其役,从而应者十夫,以告尹。尹喜曰:“吾民尚义若此,吾事不难办矣!”提学御史张君适至,闻其事而嘉之,众益趋以劝。
        十月辛卯,尹乃兴事,学谕经度规制以襄,训导某、典史某察其勤惰,其出纳。十二月丁巳,工告毕役,未逾时也。庠生某撰考其事,来请予记。
        予曰:甚哉!诚之易以感民也。甚哉!民易以诚感也。有司者赋民奉国,鞭苔累絷,不能得,则反仇视。今县尹学谕一言而民应若响,使天下之为有司学职者咸若是,天下有不治乎?此可以为天下之为有司学职者倡矣! 民之爱其财与力,至争刀锥,靳③举手投足,宁殆其身而不悔。今六合之民感其上之一言,捐数十百金,效力争先恐后。使天下之为民者咸若是,天下其有不治乎?此可以为天下之民倡矣!民之蔽于欲而厚于利,苟有以感之,且不惮费己之财、劳己之力以赴上之所欲为;士秀于民而志于道, 修其明德亲民之学,以应邦家之求,固不费财劳力而可能也。苟有以感之,有不翕而兴者乎?吾闻徐谕之教六合,不数月而士习已为之一变。使由此日迁于高明广大,洗俗学之陋,则夫兴起圣贤之学以为天下士之倡者,将又不在于六合之士邪!将又不在于六合之士邪!
    (有删减)【注】①县儒学:明清时县里的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正式教师)一人,另设训导(教谕的助手)数人。②耆民:年高有德之民。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师生以苟岁月 因仍:沿用
    B.孰可使以吾事者乎 鸠:承揽
    C.又不忍吾劳,而身 董:理解
    D.训导某、典史某察其勤惰,其出纳 稽:查核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吾姑日积月累而徐图焉,可乎 天下有不治乎
    B.民之蔽于欲厚于利 士秀于民志于道
    C.民易以诚感也 今县尹学谕一言而民应若响
    D.且不惮费己之财 有不翕而兴者乎
    (3)下列句子的理解的一项是 ______
    A.维时教谕长兴徐丙来氏就圮舍,日夜砥新厥士
    当时的教谕长兴人徐丙来在倒塌的学舍里,日夜坚持勉励那些读书人弃旧图新。
    B.而与一二僚,请无妨教事以敦。
    所以我与一两位同事,请求不要妨碍教学事务来督促这件事。
    C.民之爱其财与力,至争刀锥,靳举手投足,宁殆其身而不悔
    百姓吝惜财力,以至于微小的利益都要争,吝惜轻而易举的帮助,宁可危害自己也不后悔
    D.修其明德亲民之学,以应邦家之求,固不费财劳力而可能也
    学习那些“明德”“亲民”的学问,以响应国家的需求,(这)根本不需要花费财力劳力就可以做到。
    (4)下列对文意理解与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县 万廷珵既为教谕徐丙来所感动,又为不能尽快重修县学而歉疚。
    B.六合县学迅速重修成功的原因是县 万廷珵善于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C.耆民不愿因袖手旁观而被看作“非人”,所以自愿捐资出力参加重修工作。
    D.第二段多处使用反复的修辞,有助于表现县尹和众民的感动之情。
    (5)翻译句子
    ①子为我造士而讲肆无所,斯吾责,何敢不力!
    ②提学御史张君适至,闻其事而嘉之,众益趋以劝。
    (6)《论语•颜渊篇》中,孔子与鲁国的权臣季康子谈“为政”:“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结合六合县学重修成功的原因,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认识。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