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而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
        苏子曰: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荆轲之变, 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
    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今至使人矫杀其太子而不忌,太子亦不敢请,则威信之过故也。夫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汉武与始皇,皆于杀者也,故其子如扶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如庆太子之悍,则宁反而不诉,知诉之必不察也。故为二君之子者,有死与反而已。吾又表而出之,以戒后世人主之果于杀者。
    (节选自苏轼《赵高李斯》,有删节)
    [注]①参夷:指古代诛灭三族的酷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顽固
    B.秦者秦也 族:灭族
    C.其亲戚师傅 刑:惩罚
    D.皆于杀者也 果:果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 然后知是山特立
    B.人亦念 皆出于此乎
    C.始皇赦用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夫法毒天下者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文第一段于夹叙夹议中揭露了秦始皇惊人的掠夺与浪费,对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遭遇抱以同情。六组结构整饬的排比句,在夸张与对比中极大地增强了语势。
    B.甲文前面那些描写和叙述,都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在于告诫当朝的唐代统治者:如果不借鉴历史,必将重蹈覆辙。因此,借景抒情是这篇赋在手法上的一大特色。
    C.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但他们的太子一个被矫诏所杀、一个被迫造反,都不得善终。在苏轼看来,这都是用法过度、杀戮过重所致。
    D.从乙文可知,苏轼认为秦朝覆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而到秦始皇时,积久而成的威势已经过度严苛了,这有违古代的恕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
    (5)用“/”给下面语段断句。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②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