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渐渐
    朱以撒
        ①空无一叶的九重葛,整个冬日在寒风中抖瑟。近日发现有星点紫红色的叶芽从枝条的骨节探出,每一日都非常微弱地发展。与此同时,朋友赠送的洋兰,细细地看,正在敛约着极盛时刻的嫣红,细微地走向它的反面。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正常的生长或者凋零,都是在难以分辨中进行的。在叙述这种进展程度时,我经常运用两个字--渐渐。
        ②一滴融入了清水的墨,坠落在白色宣纸上会有多大,效果如何,一般人是难以言说的。有的人挥毫时左手总是攥着一团卫生纸,墨一入纸,便飞峨扑火般地敷上去,吸干。于是右手不断地写,左手不断地吸,一眼可见手头功夫的匮乏。同时,左手这个寒酸的动作与优雅的右手难以匹配。我习惯了墨汁垂落,宣纸柔软承露般地接住它的圈润,然后缓缓化开。其向着外围扩散的模样毛茸茸的,层次内浓外淡,内黑外白,非人工可以合成。相互配合好了,信笔写去,风起而云涌,搁笔后挂起,品一盅茶后再去看看,晕化恰到好处,比挥毫时刻多了一些水乡气息。我想,这就是渐渐才如此微妙。
        ③在夜色的房间里,书生油灯下翻书,外边宁静中传来更夫的脚步声,还有低沉的榔声,好像时间是由更夫带来,由他来向梦中人传达时间的进度。在一个缺乏钟表的年份,更夫的出现,在深夜里,替人守时,使梆声飘入睡意里。那些赶早的人满怀感激,起身收拾行囊,咚咚下楼,穿过夜暮渐淡阗寂的街巷,悄悄地消失在远处。不少旧日的文本都展示了这个情节,甚至由更夫把夜间许多叙事的残片缝缀起来,让深沉的夜晚有一些动感-在更夫的步履下,舒缓的、浸涧的青石板路面上,共同地流出连绵的湿意。
        ④有一位小姐倚在临街窗旁,右手执一柄描花纨扇,正朝窗外张望。街面上耍把戏的正在调遣三寸不烂之舌,寻常话语一经渲染,灿若桃花。小姐渐渐笑了,很平和。她把乎抬起来,让纨扇更近于自己的脸庞,一旦笑颜大展,纨扇已经遮掩了春色。春色三分勿须多,无论是表情还是举动,泛滥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像春雨无休把石阶上的青苔浸染得难以入目;像芳菲四月,牡丹经不住暖阳撩拨,绽放无遗;像一夜秋风凌厉,打落万千叶片,都与我偏重于渐渐的心理相违。一点点地递进,含蓄文雅,像一个动作被分解一样,令人之有一种长调般的韵味。有的黄叶就能生出一些美感,它是先落下两片,再落下两片,像飘来金黄色的纸钱。让人端详着树顶,晚秋正在缓步移近,天空在落叶的疏朗中渐大,这个秋天才算是一步一步被拥有了。
        ⑤孩子渐渐地长大了,长辈渐渐地老去,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进展,由小到大,由壮而衰。老子是不看好强壮的。物壮则老,他说。在他眼里,人最好不要长大,永远地柔、弱,这样就有无限生机。他骑着慢腾腾的牛车过函谷关,而不是骑在一匹骏马上扬鞭飞驰,生活慢下来时,孩童说着稚气无忌的话语,无知以至无畏。疏离了天性。超常地精明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在我眼里,这样的孩童就让人讨嫌了。我读到几幅儿童书法,笔下老到,甚至老气横秋,心里就十分惋惜。 一粒花蕾,不要急于让它成为一朵花。可是在这个变数很大的空间里,没有多少人乐意那么长久地等待。生活的节奏在看不见的地方支配着我们的手脚呢。
        ⑥主人从草地上觅食的鸡群里挑了一只芦花色的公鸡,作为款待客人的佐食佳看。从炖罐里飘出来的肉香,让人贯串起放纵奔跑于田畴地角、花径草丛中正常生长的过程。从出壳到长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积累,允许生长的缓慢。主人安时处顺的生存观,显然有过人的耐心。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
        ⑦像自然草木那样,渐渐地生,渐渐地长,渐渐地枯黄:像自然四季那样渐渐地来,浙渐地渗透,渐渐地转换。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
    (1)第①段“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句中的“这两种走向”分别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②一⑥段围绕“渐渐”要描写了哪些场景?请分类概括,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场景组织到一起的?
    (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⑤段划线句“一粒花蕾,不要急于让它成为一朵花”是针对什么社会现象来说的?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4)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借“渐渐”这个题目所要表达的主要思考。
    【考点】散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