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子贡曰:“如有博于民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管仲,吾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也。”
    (《论语•宪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如有博于民而能济众 施:施舍。
    B.何于仁 事:做。
    C.己欲而达人 达:通达,行得通。
    D.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微:贫贱。
    (2)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作仁者,简直可以被看作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
    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D.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②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