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异想天开的孩子——爱迪生

    美国人汤姆斯·阿尔发·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以造福于人类的众多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爱迪生的发明很多,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共发明和改进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重电报”装置、电话中的话筒、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等。 由于他的发明实在太多,因此有“发明大王”之称。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他家祖籍荷兰,于1730年迁往北荚,初居新泽西州,1842年才迁往俄亥俄的米兰。家里比较贫穷,主要是靠父亲种田维持生活。爱迪生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到田里去做些零活。

    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比如,大树怎样生长,树叶是什么形状,他往往一看就要看上半天。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下。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亲急着到处去寻找,最后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十分奇怪,一直想自己也试试看。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是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从此,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他常常站在街头上抄写商品的商标和广告,而且逢人就问,不怕别人讨厌,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小爱迪生由于好奇,经常闯祸。有一次,为了考察火的奥秘,他试着在邻居的谷仓里燃起一堆火,这立即引起一场熊熊大火,爱迪生也为此遭到一顿毒打。

    在爱迪生七岁时,他的家庭在米兰维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迁到密西根州去,父亲在那里以木工为业。

    就在这一年,爱迪生上学了。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还实行体罚学生的制度,幼小的爱迪生,十分不满意这种教育方法。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功课学得不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当时那样的学校里,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当然不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他笨,连老师也说他是个“低能儿”。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爱迪生的母亲叫来,对她说:“汤姆斯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您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就这样,爱迪生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惟一的正式教育。

    离开学校后,爱迪生就跟着父亲学木工,空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写字。

    爱迪生的母亲原是小学教员,对教导孩子很有耐心,也很有经验。常给他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说发明万有引力的牛顿,小时并不聪明,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母亲还不断给他鼓励和教育,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由于母亲循循善诱,爱迪生聚精会神地读了不少书,遇到难懂的章节,也决不放过,他一定要问个明白,懂个透彻,因此学习进步很快。有一天,母亲给爱迪生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中的科学小实验吸引住了,从此经常照着书上讲的方法去做实验。后来,爱迪生曾回忆说:“《自然读本》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这本书引起了小爱迪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培养了他进行实验的能力。


    (1) 解释下列成语。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着重写爱迪生小时的一些事,以突出他的异想天开,写了几件这样的事?请概括出来。
    (3) 上面事例,说明爱迪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从文中找出原话来回答。
    (4) 爱迪生受过多长时间的正规教育?老师是如何评价他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5) 爱迪生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谁的教导?
    【考点】个性化阅读,词义理解,文章的形象,文章主要内容与主题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