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2)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考点】散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