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现代文阅读
    幽静的小巷
    河洋
        晨曦中的西递在阵阵鸡鸣中开始热闹起来了,袅袅炊烟裹着晨雾在古老的村庄蔓延,粉墙黛瓦上沾着未消的露珠,青石铺路,清溪绕屋,漫步在油亮的青石板上,接触着斑驳陆离的老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闹的宁静。
        我独自一人,登上村子南北高坡的一间亭子,俯瞰着西递。它四面环山,东西长700米,南北宽400米,在翠竹苍松的掩映下,黑白分明,错落有致,宛如一艘即将起锚的大船。听村民说,ll世纪初建此村时,有意把村子建成船型,寓意为:借船西行,大吉大发。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誉的西递,给我的感受是娴静、优雅、古朴、端庄,有一种被人感知却又难以言表的韵味。
        此地我来过多次,每回都会独自去拜访一条幽静的小巷。
        这是一条普通的小巷。灰砖墙体,青瓦白垛头,两堵笔直的院墙,齐头并进,长约100多米,在小巷的左边的一侧向里凹进去一米的空间。
        当年,第一次来到西递时,听导游介绍:这家主人在京为官,邻居砌墙,分厘必争,家人无奈,遂写信告之。回信引用了一句古诗:“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这个小巷中出现了这个小小的空间,当行人相遇时,就有了一个错肩相让的地方。
        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原版是发生在安徽桐城,那里有条著名的六尺巷。在这条小巷的南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超用之,家人告之,公批诗寄归:“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退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三尺,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在文人雅士中懂这首诗的可谓不少,遇到纠纷时,也常常脱口而出:让他三尺又何妨。但此处与六尺巷不同之处在于,这位尊贵的芳邻并未受其感动,对面这堵高高的院墙,巍然矗立,寸土未失,很有些盛气凌人的感觉。
        在西递我买了不少本有关书籍,翻来复去,查阅多遍。可惜,怎么也没找到这家主人的姓名,和在京官居何职。
        小巷里静静的,幽幽的,没有一个游人,这一头轻轻说句话,那一头听得清清楚楚。我忽然萌发奇想,可惜这窄窄的小巷不是一条时光隧道,否则穿越过它,我便可与这家的主人促膝交谈。虽说青史行行没有留下他的姓名,但在寸土寸金的西递,他的行为,他的人品,人们有口皆碑,流传至今。
    当然,在某些人心目中,当今之世,乃强者之世。身为京官,俗话说:宰相家奴七品官。这等小事,告到县衙,杀威棒下,纵然你是地方豪强,一方霸主,也得俯首贴耳,低声下气,讨回公道易如反掌,让他三尺,实乃懦夫之举。
        此类高论,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我认识一位画家,是位丹青高手,每每为花鸟传神,替山水留韵,总能恰到好处地留些空白,这一留是给人以诗的想象,弦的余音。
        在绘画艺术中这是一种高明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反映了一种人生的哲理。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要想活得精彩,活得壮美,就要学会给生命留白。俄国一位作家曾说过,什么都想来一点,什么都要争一点的人,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
         这种空白不是苍白,而是一种境界,一种襟怀。就像这位院墙的主人,大权在手,胜券在操,却主动退避三舍,为路人,为公众留出三尺之地。高风亮节,坦荡胸怀,岂是那些终日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凡夫俗子所能效仿与理解。
       在沉思中,我默默地穿过了100多米长的小巷。虽说雨季已过,但卵石上的斑斑苔藓,仍光滑得难以行走,也许这小巷本不是供人行走的,它承担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德。
        与西递每户人家一样,这户人家大厅正中挂着一幅国画,在国画下的条案上,摆着一架老式的自鸣钟,右边陈着古瓷瓶,左边放着木雕底座的镜子,俗称东瓶(平)西镜(静).此时刚好是上午l0点,自鸣钟传出了当、当、当的奏鸣声,使人感到“终身平静”的心理慰藉。窥视西递人平和的心态,真让滚滚红尘中躁动不安的我羡慕不已。
        人过中年,普遍都有着一种心态,爱拍风景,不爱留影。每每看着照片中的自己青春已逝,韵华难留,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此时,在平静的钟声中,我靠着条案坐了下来,摆出个平常的姿式,拍了张平平静静的照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俯 ______  ②起 ______      ③慰 ______    ④发 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他的行为,他的人品,人们,流传至今。
    (3)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誉,读完本文请你说说西递与“桃花源里人家”有哪些相似之处?
    (4)“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话对家人、对吴氏都有教育意义,也能让我们深受启发,试谈谈这句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5)“每回都会独自去拜访一条幽静的小巷。”为何我对这条小巷情有独钟?
    (6)有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也有些时候“有声却在写无声”,请在本文中找出一处并体会起作用。
    (7)“此时在平静的钟声中,我靠着条案坐了下来,摆出个平常的姿式拍了张平平静静的照片。”写这个结尾有何深意?
    【考点】散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