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治学(节选)

    [魏]徐 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

    [注] 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考点】文言文的断句及翻译,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