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知识能用才是力量

    我一向认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对国学的看法也不例外。

    所谓国学,在我看来就是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的学问。这种学问有什么用?可以先从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来说,这种思维经验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古人总结的某种思维经验,虽然现在今人已有更为高深、准确的认识,然而古人却有其独特的感悟,今人看了仍能启益心智。这便有用。例如《老子》讲的辩证法是朴素的,当然不及现代的唯物辩证法高深、准确,但《老子》的有些阐述却相当精辟,因此至今看来仍有打动人心的力度。【甲】现在造房子用砖块、预制板之类,这便是“有”;但如果“有”过了度,整个空间都被建筑材料砌满了,请问那房子还有什么用?又如欧阳修的名作《五代史伶官传序》,其中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近似“老生常谈”。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却用了生动的事例,并以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像这样的文章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不乏其例。__  (1)  __。第二个层次是__  (2)  __。这就显然更表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因而不但有用,而且大有研究之必要。这种思维经验在中国思想史中是不乏其例的,但为了更少疑义而易于论述,不妨以中国艺术史中的思维经验为例。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以“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从那以后,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中国有经验的欣赏者也都能从优秀的画作中感知“气韵”,这说明“气韵”作为一种美的表现的确存在,然而至今无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乙】像这样的概念在中国艺术史上频繁出现的多达数十。每一个概念都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座中国的艺术宝库,研究这些定会意义重大。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加以挖掘、筛选、阐释与发扬,便是国学的任务。这个国学的概念,其内涵比旧的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国学”是大得多了;研究的动机也不完全相同。因为从前研究“国学”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现在研究国学则是面向现实的。因此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增加对现实有用有益的内容,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国学的发展也必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但新的国学研究既然有艰巨的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任务,那就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也必须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能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选自《金开诚学术文化随笔》)

    (1) 本文体现出的作者主要的思想观点是

    (2) 从下列论据中选择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例如《老子》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

    ②例如《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阐明了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③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如何产生的更是没有权威的论述。

    ④画画需要“留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考点】论据,论点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