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材料,读完后思考你的立意角度,然后阅读范文,摘抄好句好段,拍照上传。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范文:
                                                      老规矩的新看点       
         北京,中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焕发了强劲的生命力,高楼林立,文化多元,经济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纷纷涌入北京,为这个古老的城市带来新的动力.老北京有自成一脉的民俗文化,这是世世代代的北京人生活的凝炼,在北京人的生活习惯里,有很多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老规矩.      
           何为“规矩”,我的理解,标准,尺度,规则,礼法.那什么又是“老规矩”,老例儿或者家风,也可以理解为习惯.好的习惯慢慢延续成了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坏的习惯积累就成了毛病,成了根深蒂固的陋习,所以说,老规矩也要分着看,辩证的理解.比如见了长辈要打招呼,老规矩体现了知书达礼;再比如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这老规矩体现了家教涵养;还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说明了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不随便乱翻别人的东西,这规矩是对我们道德素质的要求等等,这些老规矩影响了一辈辈的国人,这也不仅仅是北京的老规矩,而是整个华夏儿女的老规矩.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形成了完整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礼仪,这些老规矩是全中国智慧的结晶.    
           鲁迅先生有一篇精彩的文章叫《拿来主义》 ,文中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精炼准确的概括为“拿来主义”,好的要继承,糟粕要摒弃.老规矩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老规矩除了要传承与发扬,更要为它注入新的解释.如果我们都恪守“不许管闲事”这条老规矩,那么今年高考前,江西宜春那两名高三学生就不会见义勇为,夺取歹徒手中的刀,从而造成自身伤害耽误高考.还有去年高考,四川宜宾,女生考前昏迷,一男生毫不犹豫抱起女生直奔医院等等,如果坚持老规矩,这些正能量怎么在社会中传递,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一定要摒弃这些狭隘的老规矩.    
            规矩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约束,更是一种自我的展现,规矩不仅仅是教条,更是一个标准.规矩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我们可以评价一个人学习好,品德好,相貌好等等,而这些都是单一的指向,我们去评价一个人很规矩,这个规矩可以包括他的行为作派,思想品德,也可以说素质修养等,规矩是一个大概念.     
    ​        北京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快速进程的一个缩影,高楼与胡同同在,现代与传统并存.“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老规矩在北京这片土壤上的延续.北京的老规矩也是全中国的一个代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新时代为老规矩注入的新活力.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