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

        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

        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

        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老班。

        抬头,果真。连续响亮击掌是老班训话前的招牌动作,现在想起来都会咧开嘴巴笑出声来,相当于古时官吏升堂前众衙役用棍棒敲击地面喊“威武——”。却见老班旁边站着一男生:高而瘦,洁净、整齐到让人觉得失真。从这男生的目光里,我只看到一个词,沉静。而我们班那些傻小子呀,裤袋耷拉下来当潇洒,拖着鞋走路以为成熟。老班指着他介绍了一句:“高翔,从北京转回来的。”而后给安排了个座位就离开了。

        每每下课,我们像终于盼到了放风时间的囚犯,推着搡着冲向教室外面,尽情尽兴似乎又很无聊地蹦着喊着。而高翔,总是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窗外。阳光透过玻璃刚好落在他的脸上,细碎的阳光也化不开他一脸的沉郁。

        马上就有好事者打听出来了:高翔的爸妈都是搞什么研究的,爸爸因为辐射大大,病故了;妈妈要改嫁,只有一个孙子的奶奶便硬将高翔从北京带了回来。

        高翔的作文总被语文老师当范文。也记得语文老师的评价一成不变,什么“语言、思想深度远远超过你们”,什么“那种好是你可以读出,可以捕捉到,就是说不出的”。倒是我自己,每每老师读高翔的作文时,就闭了眼,游走在高翔的文字里。我喜欢用那种方式去感受,我甚至跟着那些文字熟悉了高翔难以割舍的过去。

        他的奶奶又来学校看他了,我突然觉得她很像很像老巫婆一—将一个高贵的王子抹去了一切光环后残忍地丢弃在悲苦人间的老巫婆!我开始讨厌起那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原本可以跟着妈妈在北京继续好好生活,而不是在这里。在这里,他连文字中的悲苦都走不出。

        高翔的各门功课都是无可挑剔地好,好到让我们所有人都望尘莫及,他每一次的总成绩都比第二名高出几十分!第二名固定地是一个女生,她的勤奋可以说“废寝忘食”加“悬梁刺股”了。

        我开始写日记,日记里似乎也笼上了一层忧伤,处处都是高翔作文的影子。每晚,在舍友都睡着了时,我点着蜡烛,趴在床上涂写着自己的心情:看一眼他的背影与侧影,都觉得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听他回答问题,比老师都标准的普通话很有磁性;他皱一下眉,也是忧伤的美……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页,都是高翔的点点滴滴。

        是早恋吧?可谁有资格去爱他呢?或许,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跟他的名字一起被表扬。这个念头都有些贪婪了,其实我只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么美那么好的作文罢了。

        我们班的很多大大咧咧的女汉子都是在高翔出现后迅速收敛回归女孩,并开始用功的。

        那时,一个班级一个宿舍。在女生宿舍里,每天晚上永恒的话题就是高翔,只是从不说出他的名字。这与老班每晚在外面查宿舍有关。

    “男生穿着花格子衬衫也挺好看的。”准备睡觉了,一个慨叹道,“我还以为花色布只有女孩子能穿。”“他穿啥都好看。”一个接了句。“算题咋能那么快,想都不想答案就出来了,神了!”有人又蹦出了一句。“只有他才能那么拽那么神!”

    ……

        记得那时中考,竞争也很是惨烈,一个班七十多学生能考上高中的只有十几个。八个班里似乎不怎么被看好的我们班,成绩倒出奇地好。用老班的话说,“真是奇了怪了,边沿上的好几个女生,本来都没啥希望的,却幸运地考上了”。

        呵呵,是幸运吗?没看见她们为了向某个人看齐,铆足了劲地你追我赶?

        多年后,最铁的姐们儿芳告诉我,她一直暗恋着高翔。说那话时,她已经是大律师了。

        1998年,闺密婷将去英国进行为期三年的学术交流,她羞涩地告诉我,她曾很喜欢高翔,只是害怕自己没资格喜欢他,才拼命地学习。她一直觉得,只有更加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才配喜欢他。

        而我,从初三开始发表第一篇习作就再也没有停下来。直到今天,成为各大刊的签约作

    家或专栏作家。

        回首,天高云淡,而我们,都已高翔。

        (选自《中学生阅读》,作品有删改)

    (1) 高翔是一个怎样的男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后面写“最铁的姐们儿芳”“闺密婷”以及“我”觋在的发展状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尾“而我们,都已高翔”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于作品中的“我”,有人认为是个线索人物,有人认为是个主要人物,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重要段落、情节的意义和作用,散文的结构、线索和思路,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散文的内容和主题,作品的形象(人、事、物、景等)和意境,个性化阅读,修辞手法辨析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