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 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 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 “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 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 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 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盘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日:“……五室之理,谓为可按。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日:“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日:“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 镇东将军、青州剌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风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②寻除右将军、凉州剌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
    【考点】文化常识,文言文的断句及翻译,鉴赏作品的形象(人、事、物、景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