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以 为正者
    (2)贫贱不能
    (3)是亦不可以

    (4)所识穷乏者我与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居而天下熄     求其能千里也

    C. 得志,与民由 今为宫室之美为   D. 一怒而诸侯惧     乡为身死不受

    (3) 翻译下面句子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景春和孟子对“什么是大丈夫”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区别。

    B.乙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C.乙文前两句话讲述的事实及道理可用“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概括其内涵。

    D.甲乙两文都用正反对比手法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5) 读了甲乙两文,分别概括孟子所要表达的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通假字,文言文翻译,文言文主题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文言文内容理解,文言文语言与写作特色,文言虚词,词类活用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