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的粒色、糯性、甜性性状的遗传规律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以紫冠、非糯质、非甜质(AABBDD)为母本,非紫冠、糯质、甜质(aabbdd)为父本,F1表现出紫冠、非糯质、非甜质(AaBbDd),让F1自交产生F2,F2代具体表现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F2代性状

    自交后代籽粒数

    紫冠、非糯质、非甜质

    4950

    紫冠、非糯质、甜质

    1650

    紫冠、糯质、非甜质

    675

    紫冠、糯质、甜质

    225

    非紫冠、非糯质、非甜质

    675

    非紫冠、非糯质、甜质

    225

    非紫冠、糯质、非甜质

    1200

    非紫冠、糯质、甜质

    400


    (1)研究过程中发现,玉米种植区有些玉米早熟、生长整齐而高大、果穗大、籽粒多。由此分析,这些植株最可能是________。

    A.单倍体 B.三倍体 C.杂交种

    (2)已知籽粒颜色是由细胞中的色素决定的,但该色素不是蛋白质,那么从基因控制形状的角度分析,籽粒的紫色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实现的。

    (3)根据上表,玉米的粒色和甜性的遗传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F2中紫冠非甜质性状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后代中紫冠甜甜质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由于玉米含赖氨酸较少,科学家采用了__________技术,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玉米植株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杂交育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染色体数目变异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