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rm{2015}\) 年第 \(\rm{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rm{(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rm{①}\)绿色植物在光照、叶绿素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rm{(C_{6}H_{12}O_{6})}\)和氧气\(\rm{.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rm{.}\)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______ .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rm{(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rm{.}\)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______ \(\rm{.}\)如果 \(\rm{CO_{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水层中,则可转化为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rm{(H_{2}}\)和 \(\rm{CO}\) 混合气体\(\rm{).}\)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rm{(CH_{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 \(\rm{H_{2}}\) 和 \(\rm{CO}\) 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rm{.(4)}\)利用表中装置可分别进行如下两个实验\(\rm{.}\)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rm{40℃}\).
    实验装置 实验\(\rm{1}\) 实验\(\rm{2}\)
        I.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rm{II.}\)打开 \(\rm{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硫酸,至浸没锌粒
    \(\rm{III.}\)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rm{K}\)
    I.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
    \(\rm{II.}\)打开 \(\rm{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rm{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
    \(\rm{III.}\)从 \(\rm{a}\) 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rm{K}\)
    \(\rm{①}\)连接仪器后,关闭\(\rm{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rm{.}\)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______ .
    \(\rm{②}\)实验Ⅰ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步骤Ⅲ中,关闭\(\rm{K}\)后的现象是 ______ .
    \(\rm{③}\)实验\(\rm{2}\)中,所看到实验现象是 ______ 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______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特性,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