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I.\((1)\)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C.物理性质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
    D.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得到的\(p-T\)图象\({.}\)气体状态由\(A\)变化至\(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将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这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3)\)如图所示,\(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程\(I\)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J\),同时膨胀对外做功\(300J.\)当气体从状态\(B\)经过程\(II\)回到状态\(A\)时,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0J\),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II.(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B.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各种单色光是光的衍射现象

    C.在高速运动飞船中的人看到地面任意两点距离均变短

    D.红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紫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2)\)如图所示,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刚好传到\(x=6 m\)处,已知波速\(v=10 m/s\),则图中\(P\)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________\((\)选填“\(+y\)”或“\(-y\)”\()\)方向, 在\(x=21 m\)的点在\(t=\)______\( s\)第二次出现波峰.



    \((3)\)如图所示,某复合光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后分成\(a\)、\(b\)两束光,其中光束\(a\)与法线的夹角为\(60^{\circ}\),光束\(b\)与法线的夹角为\(45^{\circ}\),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0×10\)\({\,\!}^{8}\)\(m/s.\)则:



    \(①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②\)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至少再旋转多大角度就无折射光?

    \(III.(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_{90}^{234} {T}h \)是不稳定的,能自发的发生衰变.
    \(①\)完成衰变反应方程\({\,\!}_{90}^{234} {T}h→_{91}^{234} {P}a+ \)____________.
    \(②_{90}^{234} {T}h \)衰变为\({\,\!}_{86}^{222} {R}n \),经过____________次\(α \)衰变,____________次\(β \)衰变.
    \((3)1919\)年,卢瑟福用\(α \)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 \)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设\(α \)粒子质量为\(m_{1}\),初速度为\(v_{0}\),氮核质量为\(m_{2}\),质子质量为\(m_{0}\),氧核的质量为\(m_{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①α \)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②\)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晶体和非晶体,原子核的衰变,原子的核式模型,粒子和宇宙,玻尔的原子理论,动量守恒定律,折射率,气体的等温变化及玻意耳定律,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光的全反射,波的图象,波速、波长和频率,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光的折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动能,光的干涉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