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他们先调整垫木的位置,使小车不挂配重时能在倾斜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此后,甲同学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若干配重片。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多次改变配重片数量,每改变一次就释放一次小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多条纸带。下图是其中一条纸带的一部分,\(O\)、\(A\)、\(B\)、\(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通过对纸带的测量,可知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根据多条纸带的数据,甲同学绘制了小车加速度与小车所受拉力\((\)测量出配重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的\(a-F\)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B.当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时,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C.小车的质量约等于\(0.3kg\)

    D.小车的质量约等于\(3.3kg\)

    \((4)\)乙同学“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dfrac{1}{M}\)图线后,发现:当\(\dfrac{1}{M}\)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后来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该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    \()\)

    A.改画\(a\)与\(\dfrac{1}{M+m}\)的关系图线       \(B.\)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

    C.改画 \(a\)与\(\dfrac{m}{M}\)的关系图线         \(D.\)改画\(a\)与\(\dfrac{1}{{{(M+m)}^{2}}}\)的关系图线

    \((5)\)同学们还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探讨,根据理论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不断增加配重质量,小车的加速度会变大,当配重质量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选填“有可能”或者“不可能”\()\)等于\(1.5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像,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