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根据如图仪器或装置回答问题:

    \(\rm{(1)}\)写出仪器名称:\(\rm{①}\)_________。

    \(\rm{(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rm{(}\)填标号\(\rm{)}\)进行组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室可将\(\rm{②⑦⑩}\)连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人们在呼吸面具中利用过氧化钠\(\rm{(Na_{2}O_{2})}\)与二氧化碳反应作为氧气的来源,另还生成一种盐,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本大题上述化学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已知反应: \(\rm{2NH_{3}+3CuO \overset{∆}{=} }\) \(\rm{3Cu+N_{2}+3H_{2}O}\); \(\rm{N_{2}+3Mg \overset{∆}{=} }\) \(\rm{Mg_{3}N_{2}}\);其中氮化镁\(\rm{(Mg_{3}N_{2})}\)易跟水反应。现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氮化镁,试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在装置\(\rm{D}\)中实验室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取氨气,写出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若各组仪器只能用一次,则各仪器的接口顺序是:\(\rm{g→}\)____\(\rm{→}\)_____\(\rm{→}\)_____\(\rm{→}\)_____\(\rm{→}\)_____\(\rm{→}\)____\(\rm{→h→i}\);

    \(\rm{(5)}\)化学活动周中,各竞赛小组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喷泉。


    \(\rm{①}\)竞赛\(\rm{I}\)组和竞赛Ⅱ组查阅资料得知:\(\rm{NH_{3}}\)极易溶于水,\(\rm{1}\)体积水中约可以溶解\(\rm{700}\)体积的\(\rm{NH_{3}}\),分别设计了图\(\rm{1}\)和图\(\rm{2}\)实验装置。

    竞赛\(\rm{I}\)组操作如下: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rm{(}\)预先吸满水\(\rm{)}\)的胶塞,_______________,打开止水夹,形成了喷泉。竞赛Ⅱ组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后,其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

    \(\rm{②}\)竞赛Ⅲ组也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后,设计了图\(\rm{3}\)实验\(\rm{(}\)见图\(\rm{3)}\),引发了喷泉,玻璃套管中的固体是____\(\rm{(}\)填序号\(\rm{)}\)。

    A.氢氧化钙         \(\rm{B.}\)氯化钠        \(\rm{C.}\)活性炭        \(\rm{D.}\)氧化铜

    【考点】常用仪器,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科学探究的意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探究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