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钱学森49年没挪窝

    苗向东

       ①钱学森去世时,人们到他家吊唁,方才发现他住的地方太简陋了。

    ②那是位于北京航天桥附近的航天部大院,是一片老式普通红砖旧楼。钱老家门厅很小,最多只能站4个人,而钱老整套住房的面积竟然还不到100平方米。墙上还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留下的裂纹和加固筋。他的家具也极其简单,还有印着“中国科学院”的红漆金属铭牌,这些家具是早年发的,后来折价给住户的。他家中最多的家具是书柜,将近五十个。蒋英说:“我不羡慕人家装修这、装修那的。教授的家就应该是这样的,都是书。”于是房间更显得狭小了。人们不禁疑惑:难道这位大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就一直住在这样的蜗居里?这套房子和钱学森的职务地位太不相称了吧。

    ③1949年钱学森带着新婚妻子蒋英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并在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拥有了一栋洋房。之后钱学森想回国时却被美国政府软禁,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他雇用了一家搬家公司,把钢琴、盘碟、床上用品、书籍,甚至还有一个洗碗机全部打包,准备用船送回中国。五年后钱学森才得以回国,开始住在北京饭店。不久,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当时,力学研究所尚在筹建中,没有办公楼,数学研究所挤出了几间办公室供力学研究所使用。于是钱学森一家也就被安排住在离数学研究所不远的一套三居室宿舍。

    ④后来,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他的工作重点从力学研究转移到火箭和导弹技术的研究,他搬进航天大院的这幢公寓楼里。本来钱老夫人蒋英在音乐学院当教授,也遇到过很多次分房的机会,但是蒋英也是都让给别人。

    ⑤随着钱老地位的提高,职位的提升,贡献的增大,1970年钱老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组织和领导多次按照标准要给他换大的新的房子,可是都被他拒绝了。钱老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归国的那些人都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⑥其实后来,科技人员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是秘书如实地说:“钱老,现在都90年代了,一般科技人员的住房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和您同船回国的许多人都评上院士,住进了新盖的院士楼,您说的那是老皇历了。”但钱老仍然没有答应搬新房。

    ⑦1986年,钱学森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按照规定要给他建独立的小洋楼,于是组织上又派人来做他的工作:“若有一栋小楼和一个小院,你就可以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是钱老却笑了,说:“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身体很健康。”

       ⑧可是按规定分配的房子是不要白不要,自己又不要掏一个子,工作人员三番五次请钱老搬家。可是钱老说:“我在这住习惯了,对这地方和旧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有了感情。另外我知道搬家是很麻烦的事,你们就别折腾我了,你们以后就别再提这个问题了。”话说到这个份上,尽管此后他又担任了两届副主席,真的就没有人再为搬家的事来“烦”他了。

       ⑨就这样,钱老连同他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上学用的牛皮箱、羊皮箱从来都不舍得丢弃,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旧的楼房里,一直没有挪窝,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他去世,留下了一世英明。

    (1) 文中有个词统领全文,这个词是      
    (2) 面对多次换房的机会,钱老一家人坚决不搬家的原因有哪些?
    (3) 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跟上一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007年,钱学森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颁奖词中说:“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10月31日上午,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

    【考点】语言表达与运用(其他),散文的内容和主题,个性化阅读,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