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

    何晓蕊

    ①踏上海岛,世界更安静了。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到爬墙虎掩映着的绿房子,房前有一大片花圃,这就是我成长的故园。那一年我13岁,坐在花间的小石凳上,捧着一本《红楼梦》,从午后读到黄昏。

    ②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到了周末,我坐在园子里,享受静静流淌的阅读时光。

    ③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④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要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的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

    ⑤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

    ⑥“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

    ⑦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

    ⑧“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

    ⑨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⑩“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驳。

        ⑪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

    ⑫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⑬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很远,我只好住校。繁重的学习,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抽空阅读,尤其爱读诗歌。每一首小诗,都如清晨的露珠般清澈美好,滴落在我的心间,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

    ⑭上班以后,变得很忙碌,但在空闲时,我尤爱读散文,那忙碌的生活似乎也放慢了脚步。除了读书,我还尝试写作。最初的几年间,稿件采用的少,被退回的居多。多丽丝·莱辛的话提醒了我: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⑮我淘来很多新书,塞满两个书柜。随后的很多年间,一杯茶一卷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

    ⑯夜深人静,再次提起笔,心里多了份坦然。那些顺着笔尖淌出的文字,洒落在纸页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稿子一篇篇寄出。意外的是投出的稿件相继发表了。

    ⑰又是一个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我坐在桌前捧起一本书,开启心灵的旅行。从青涩到成熟,读书让我经历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读书时光,弥漫在心灵深处,寂静生香。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

    读书

    读书的意义

    13岁时读《红楼梦》

    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高中时读诗歌

    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

    上班后读散文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

    (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自然环境有何相同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两处写到母亲的“目光”,试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有何不同。

    A.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B.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本文中的“我”则在书香的熏染下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请你写出关于“读书”的一句名言,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名篇名句,散文的内容和主题,作品的形象(人、事、物、景等)和意境,个性化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