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②,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 ②垣墉:墙壁

    (1)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毁 吾 衣 穿 吾 垣 墉 毁 伤 吾 器 用

    (2)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如是再( ) ②知其一( )

    非若所知也( ) ④其子之(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4) 我们看问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甲乙两则故事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考点】文言文翻译,文言文主题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文断句,文言文内容理解,文言虚词,古今异义,个性化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