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骨骼肌的生理活性随离体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研究者为了确定离体骨骼肌再植的合理条件,采用生物荧光法测定离体后骨骼肌每间隔1h骨骼肌中ATP的含量,以判断骨骼肌的生理活性状况.
    实验材料与用具:室温下(18-20°C)保存的兔前肢的骨骼肌、荧光素酶缓冲液、荧光素酶-荧光素粉剂、不同离断时间后的骨骼肌样本、生物发光计.
    (说明:①在有氧气和ATP的条件下,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荧光;②生物荧光法测定ATP含量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一、实验思路①绘制ATP标准荧光发光曲线(见图):
    ②测定骨骼肌样本液中ATP随时间下降百分比值:将在适宜的氧浓度条件下,离体后15min骨骼肌中ATP荧光发光量作为对照组.每隔1h测定适宜氧浓度和缺氧下, ______ .再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得其比值.③ ______ 所得数据.请回答
    (1)补充完善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缺氧和适氧条件下,预测的ATP比值变化曲线)
    (3)分析与讨论①该实验中可以用ATP荧光发光量代表ATP含量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②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需氧呼吸经 ______ 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减少,ATP生成减少,质膜上载体参与的 ______ 过程受阻,引起细胞坏死.
    【考点】ATP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