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好景不长,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又在外漂泊十四载。【甲】后又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其中问题的,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相符合。春秋末期,周王室权力,各国君主聚焦于扩充国家军力以自保或是图霸,根本无暇顾及礼乐。
    对孔子来讲,遵守并提倡礼乐文化,【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细碎的礼仪细节,更在于其背后重要的意义--为了上下秩序、社会安宁。虽然孔子的学说仍于旧的社会基础,只是面对社会现实的改变而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我们不能打破社会环境的局限来苛求古人。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良的最终目的,并是为了维护一家一姓的利益。【丙】因此,“具有合理性的思想,即便在某一阶段遭受冷落贬抑,但时局一旦发生变革,仍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古代从政风格臆解》)”。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症结B.日渐式微C.根植D.不止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B.【乙】C.【丙】
    【考点】标点符号,词义理解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