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同“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
    我与    
    ③孔子
    不受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
    人弗受          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B.万钟
    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出师表》)
    C.景公致廪丘
    为养      自
    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D.辞
    行                思
    不学则怠(《论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就不能受禄”.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5)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考点】一词多义,文言实词,文言翻译,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